师兄师姐说 打破垄断做乘风破浪的海上生命守护者——金圣涵
来源:米乐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4-06-28 23:31:42
“我很喜欢一句话,‘创业是在跳下悬崖的时候去组装一架飞机,在坠地之前希望这架飞机能飞起来’,创业很艰苦,只有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努力,不断解决过程中遇到的来自每个方面的综合挑战,才会变得快乐。”
在综合国力不断的提高的今天,中国提出了“坚持海陆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但目前,我国在海工方面仍存在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难,尤其是还面临着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技术壁垒——比如在海上稳定技术中的不足,使得我国的海上直升机在恶劣天气的起降速度减慢,甚至不能起降;比如我国有许多海上风电装置都建造于风浪最大的地方,在这一些地方进行运行维护的人员因为船只颠簸,登靠十分艰难,极易出现危险状况。这些都使得我国的海上技术发展受到了限制。
金圣涵所在公司研发的六自由度海上稳定平台,就为海上稳定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不仅仅可以较好地减轻船舶在海上的摇晃,使得海上维护人员能够如履平地,甚至还能运送一些货物。这也是我国第一套应用于风电运维行业的海上稳定平台。
这一技术不仅大幅度的降低了船只颠簸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提高了海上工作效率,也一举打破了国际同行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大幅度的降低了我国在相关领域投入的成本。同时,作为一项通用技术,海上稳定平台还能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如直升机、吊机等设施上发力,实现更高价值。
作为研发技术团队,金圣涵和他的小组成员:张磊、马建群、刘志斌在被问及创业愿景时,给出了技术人员专业的定位。他们说,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目前已在驾驶模拟、体感模拟等一些泛娱乐的场景有成熟应用,但这些应用对控制精准度、运动响应度等技术并没有很高要求,无法体现技术优势。因此,金圣涵团队将目标锁定于海上稳定平台这个方向。一方面,海上稳定平台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金圣涵想用技术改变这样的现状;另一方面,海上稳定平台对技术的要求足以体现团队的竞争优势。“我们想通过技术驱动来改变这个行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从无到有的研发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项有着微米级别精度要求的技术。“好在我们团队很敢于挑战自我。”大家决定从并联六自由度最基础的控制运动学开始设计整机。在研发过程中,由于配套设备很不齐全,核心部件精度远远够不上要求,导致没办法构造起精度足够高的整机,更没办法保证整机的安全性。这对金圣涵团队带来了严峻挑战。
但他们并没有轻易放弃,金圣涵及其团队开始在行业内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很快,他就发现国内基本没这样的设备生产商,大多设备都是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若选择从国外进口,暂且不论货物送达的期限难以控制、成本增加近一倍,还可能会受禁运等不可控因素的制约。于是在天使投资方,杭州国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帮助下金圣涵团队决定突破核心技术自己来生产,开始踏上研发高精度部件的征程。目前,金圣涵团队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精度已能达到3微米的精度,并已实现军用所需。团队已经建立了包括部件研发、整体设计、控制方案、控制软件等各环节、全链条的供应商体系。绘制蓝图,设定好目标,再稳扎稳打地从基础做起,创造真正属于自身个人的技术,正是这一番精益求精,使得金圣涵的团队能够平地起高楼。
即使拥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和有力的团队,在创业初期,金圣涵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技术知识以外的难题。“我们团队也探索过不同的方向,但市场环境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即使我们一开始也一些预判,但在推广过程中还是会遇到磕绊,最终发现市场的需求量并不高。”在尝试了多个方向后,金圣涵发现海工领域的空白和强烈需求,以及对精度的高要求,正好能体现团队的技术优势。“我想,这个方向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了。”
这样的经历也在无形中影响了金圣涵的创业观,他不太赞成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更加鼓励将成熟技术经一定优化应用于新的领域,比如海工领域。海工领域承载了使命、生命的重任,因此每一步优化,都能产生深远影响,同样每一步不慎,也都会造成巨大损失。他明白,在这样的领域,拍脑袋想决策是万万不行的。尤其对这样的大型工程而言,要真的懂设计原理、设计理念,了解行业规则和工程标准及背后的原因,不能一味追求技术上的变革就随意打破。所以,将现存技术调整到适合新领域的应用,并确保切实可行,是他认为更可落地的创新,这也很符合他在浙大求学过程所学到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金圣涵团队而言,这一对技术本身的优化与创新,能推动其在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升级,无论存在多大困难,只要能突破垄断,这就是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在谈到公司接到第一个客户的时候,金圣涵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多前:“第一个客户是自己在网上搜索关于六自由度相关的信息,然后找到我们的。他们都以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想在国内找一个能做船上六自由度的供应商。当时很多公司都在竞争这个机会,为此我们整个团队一起,做了非常详细的设计的具体方案。相比于其他同行,也许是我们的方案更加切实可行,也许是我们在液压技术路线上有很鲜明的优势,因此得到了认可,最终选择了与我们合作。在高兴的同时,我们即刻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挑战,比如面对未知海域怎么来适应当地海况,又该怎么样才能做好及时响应。这都直接影响到海上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费了很大精力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技术上的独有优势,极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得金圣涵的公司逐渐在海工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许多大企业的选择。金圣涵欣喜于企业的发展,但并没有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中而固步自封。“随市场发展,我们一定要要慢慢的提升、更新。”这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使命感,也是它贡献社会的方式。同时,这也是金圣涵对浙大校友创业大赛给予高度评价的原因,“主办方真的花了很多心血,才能让全球浙大校友都能汇聚在这里展现智慧。最后不论名次,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项目和它所能带来的改变,这就是办赛的意义,也就是浙江大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
对金圣涵团队来说,他们贡献社会的方式,就是打破行业技术的国际垄断。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哪怕到了现在这样已拥有独创技术的程度,金圣涵在被问到“现状是不是满足预期”这一问题时,也难免坦言“比预期打了六七折”。在分析公司不足之处时,他也道出了种种遗憾,“还是高估自己了,对市场和研发的预期太过理想。组建公司后,研发就不再是纯粹的研发了,要有着对市场和客户真正的需求的判断,也需要仔细考虑团队融资问题。这些综合的考量,需要通过协作来实现,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金圣涵的预期是能更早一些达到预期成果,但结果还是让人欣慰的,“我们实现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再到控制算法全线的完整解决方案。核心零部件级别已能与德国、日本的最好水平相媲美。我们大家可以在陌生海域里提取海浪特性,将实时波浪信息作为前馈,补偿当前海浪对船舶运动的影响。今后,我们大家都希望能通过采集气象经纬度等信息,更加智能、更加精确地使船只适应海况变化。”
说起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金圣涵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技术的革新,解决风浪给人类带来的困扰,改变海工领域现有的安全方面的缺失,提高整个海工领域的效率,引导行业现状的改变。同时也打破技术上的垄断封锁。”
说起浙大,金圣涵表示,正是在母校的学习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学习,为他今后应对和突破问题积蓄了能量和底气。他还分享了参加节能减排大赛的故事,“大三的时候,我参加了学院举办的节能减排大赛,参与了节能装置的制作。整个比赛涉及了机械、加工、安装等不同方面的知识,就当时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有很多知识都不掌握,所以比赛那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拼命学习。最后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作品拿到了全国二等奖。”也许在那时,金圣涵的内心就已经埋下了那颗创新创业的种子。那次参赛经历,也让他探索总结出了对自己最合适快速学习的方法,锻炼了较强的抗压能力。当要去探索未知领域、遇到新挑战时,他明白何时该继续坚持,何时该调整方向与思路。“只要肯下功夫,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奋斗,就没什么是学不会的。”之后,他在创办公司,从研究人员转型为管理人员的时候也经历了类似的问题,“我之前学习的是工程和技术的知识,创办公司对我来说是很陌生的。”但这一次,他已不像当年那样忐忑,“在浙大的经历,给了我一种信心和能力,能够迅速学习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
“创业就像是在跳下悬崖的时候去组装一架飞机,你要竭尽全力在坠地之前让这架飞机飞起来”。此时的金圣涵,还在抓紧“组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他能成为那架改变中国海工领域的飞机,在碧海蓝天间划出精彩弧线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